【播资讯】大学生集中出游,请善待这份青春热情
(资料图)
原标题:大学生集中出游,请善待这份青春热情
午夜乘火车、两天游三城、日行数万步、十几个景点无缝衔接式打卡……近一段时间,众多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火了。出游大军跟随着春天的脚步浩浩荡荡“席卷”多个城市,也在各个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上带起了旅行与分享的热潮。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国内旅游订单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200%、多个热门城市一票难求,种种现象令人振奋,也表明旅游市场的复苏已成定势。“大学生特种兵”集中出游的火热现象正是奔跑在这一大潮前最富青春气息的浪花。对于各个城市而言,如何善待这份青春的热情、把握当下的“流量”机遇的同时将之转化为“留量”,值得更加深入的思考。
时间紧、花费少、要去的地方却从不嫌多。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向世界展示了奔赴热爱、拥抱山海的别样出游选择。或许有人认为,这类“赶场”式的“穷游”价值有限。但大学生对于出游地主动的选择,恰恰是时间金钱有限等客观制约下,结合口碑与经验后的去芜存精,也和以往“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被动式旅游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种独特的、全新的出游需求,其在需求曲线上形成的“长尾”对未来旅游产业发展方向有着极具价值的启示意义。
“这个景点有公交地铁直达非常方便”“这家店里卖的东西性价比非常高”……在不少平台上,善于且乐于表达的大学生们也在通过短视频等新潮方式分享旅途见闻、制作攻略,裂变式的传播不断助推着大学生出游的浪潮。对于体验良好的地方,他们不吝任何夸赞,对于糟糕的经历,他们的吐槽也相当精准犀利。对于文旅行业与相关部门而言,这些夸赞与批评正是查漏补缺、寻找“出圈”突破口的“信息富矿”,值得认真对待研究。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与其说年轻人凭着一腔热血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如说是主动奔赴心中憧憬的城市与生活。
与年轻人“双向奔赴”,部分城市已经先行一步、抓住了“送上门”的宝贵形象展示机遇——春节期间,扬州景点、各单位停车场主动免费开放赢得一致好评;最近,淄博“烧烤专列”、客房补贴等针对大学生的暖心举措“圈粉无数”;一些热门旅游城市的市民更是相约周末不出门,自发地把景点与餐馆让给远道而来的游客……“大学生特种兵”的旅途上,难免风尘仆仆。除了标配的门票优惠等政策,一城乃至一域主动拿出真金白银提供交通、住宿等费用减免,商家、市民自觉主动关爱呵护前来游玩的大学生、维护良好的旅游环境,如此热情真诚、细致周到,又岂能不受好评?
不管是线上的“看过”还是线下的“路过”,大学生目光所及之处都关乎一地的气质与内涵;不管是旅游的淡季还是旺季,构建可亲可爱的第一印象始终关乎一地长远发展的大计。如何把握当下的“流量”机遇的同时将之转化为“留量”?每一个城市的答案可以不尽相同。就在不久前,南京大学生音乐节总决赛在南京举办。以城市文化品牌助力青春梦想,让大学生作为主角与城市共同律动、互相成就,这或许不失为一个“流量”向“留量”转化的积极案例。
大学生的一次旅行或许是匆匆一瞥,但也蕴藏着未来栖息落脚的一份可能。善待这份青春的热情、瞄准个性化需求主动作为,把大学生初来乍到的新鲜感转化为流连忘返的归属感,或许正是在培育城市的未来。(马丽花 张苏宁)